靜物攝影心得:2018/5/19

Concrete Photography
影像不從屬於事物狀態,影像內的所有的元素都是作者精心的安排。
(代表人物:Wolfgang)

(比利個選今日單場MVP)

"
就影像評論影像,不要用技術手法來評論。

問Why,不要問How,更不要問What。
"

(擷取自吳嘉寶老師Facebook)


"
Metaphysics v.s. Physics
"

好的影像要能引發觀者的想像, 意味著影像能與觀者對話,觀者能參與影像其中。
更好的影像能挑發(Provke)觀者形而上的情緒 。

(Chirico 形而上藝術運動的始創人)

白話一點: 人家看到你的照片,想到“生死”,“某某某的音樂”,“童年”...等等。


上圖中:
Region-1(3張):太讓人只想到山脈, 金魚. 比較沒有形而上的挑發
Region-2(1張):較好些,讓人有些形而上的想像,但是絲娟的具象還是沒擺脫。
Region-3(2張):完全不會有具象事物的想像,都是直接上到形而上的層次。

3-左:布滿大小不同的圓形,以及幾乎黑白兩色簡單影調 ,"原形影像" 讓人想到童年天真無邪的時光。若以How來看:這張兼具Separation(主詞)與Gradation(形容詞),是一張可以自我完成的作品。

3-右:黑白線條色塊大小方向交錯,乍看整體是乎毫無主題,仔細鑽研好像進入鄉間小路,錯綜複雜卻又四通八達,轉個彎又是別有洞天,讓人不禁神遊其中,駐足良久,是屬於耐看型的影像。若以How來看,這張似乎形容詞多一些,主詞就弱一點。

"
滿足觀者眼球尋找差異的慾望
"

下面這兩張都是形容詞的影像:
上張影像:理性空間。 理性是可以拆解的,可以將整體拆解到點線面,或者經過歸納分析形成公式。這裡面都是直線條或直條色塊,卻各有方向,是理性的混亂。
下張影像:感性空間。 感性是情緒的,是整體的,是不可分割的。此影像的各細部,毫無探索趣味。混亂各自為陣的樹枝,旋轉將樹枝的方向統一了,是感性的秩序。

這兩張影像一靜一動,雖然都沒有主詞,但是擺在一起,相互比較相互成就,滿足觀者眼球尋找差異的慾望。

這兩張都適合當作疊影的背景素材做形容詞用,主詞要找有明確造形。曝光時,主詞 3/4曝光量, 形容詞1/4曝光量。



影像寫作的初體驗
這次作業有同學拍攝圖組(7張)來嘗試影像寫作(Essay),同學都試著排出自己認為適合的排列方式,我與作者本人的排法如下。

呼吸 可能代表 現在
模糊 可能代表 距離
振動 可能表示 不安

我的排法

作者的排法

這次上課同學作品票選,剛好我的三票都投到這組圖裡面。我的排列方式如下,閣下的想法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