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8
這一天在作底片掃描進電腦,突然認真的想要研究掃瞄器該如何設定才恰當?
背景:自己沖片好的黑白底片,通常我會轉成電子檔,數位化後好處是:
1. 要做暗房放相時,可以先看看這格影像是否有不想要的晃動,或者奇怪的瑕疵,因為印樣上的影像是很小的。每次小張的印樣影像都很棒,一放大就...囧。
PS:小張的印樣對比會比較高些,也會比較清晰,一放大後,對比會下降,手震的模糊也會清清楚楚。 影像是否模糊與觀看的距離(類比於影像大小)是直接相關
2. 數位化進電腦比較好查閱,日後可以看電腦來選擇哪一卷底片的哪一張來放相。
3. 當然,方便直接在電腦上修圖,可以做網路傳播或者洗照片輸出。
第一個問題:要掃描底片好,還是掃描手工放相的相片好? (相片=影像印在相紙上)
想要原汁原味,當然直接掃底片好。
但是這邊的延伸的思考是:dpi & 放大倍率
先說說比較好理解的放大倍率
掃描機原理是光線打在原稿(底片或相片),光線反射後再經過感應器的光電訊號轉換,所以掃描機裡的放大倍率就是電子訊號(數位)的放大,也就是手機上光學變焦。
相片是在暗房裡用放大機將底片上的影像,用光透射照印在相紙上,是光學訊號(類比)放大。
所以,以影像放大來說,當然是類比的光學放大好,也就是放大機上做出來的比較好。但是就是這個但是,放大機出來的光線波長還有相紙選用,都會影響在影像在相紙上的對比也就是照片的對比,加上一般作放相時,都會加反差濾片與明暗甚至局部加減晒,調整自己喜歡的樣子。 所以,相片已經不是所謂底片的原汁原味。
https://www.ilfordphoto.com/amfile/file/download/file/1952/product/1872/
我常用的相紙 ILFORD Multigrade Rc Deluxe請注意,這邊的原汁原味與個人喜好是不同的,例如:有時為了顧及人臉太暗了,減少放相曝光時間,結果背景就白掉了,這樣亮部細節就損失了。當然,有時這張照片就是你喜歡的樣子,那也就沒有損失不損失的問題。原汁原味是指盡可能地將底片上的資訊量轉到數位檔案上,以利後續的修圖調整。
再來是dpi
dpi (dot per inch)又稱 ppi (pixel per inch) 就如字面上的意思,每英吋的點數或像素,也就是類似密度的概念。dot 或 pixel 可以理解成非常微小的面積的,在照片上也就是非常微小面積的顏色。dpi越高,整張照片就會看起來越細緻,反之就會看出來顏色的不連續或者馬賽克的鋸齒邊。dpi越高檔案就會越大,一張超大影像沒什麼困難,但是很多很多張超大影像,那檔案量就是另一種疼痛。影像檔案的管理與硬碟,那等另一篇再說說。
回過頭來說任何影像就是為了眼球視覺服務的,視網膜分辨不出來就是影像的極限,像素再多,檔案再肥大,那也只是浪費硬碟空間了。但是,又是但是,所謂眼睛看不看得出來這件事,除了跟影像本身有關係,跟觀看距離有關。也就是說,模糊的影像,你遠遠的看,也就看清楚了。模糊與清晰這件事又是另一大篇可以嘴的,另外再說。
總之,在這邊先記得:電腦筆電手機顯示器只要72dpi,印刷/照片: 250-300dpi.
以我的Sony A72,raw檔拍出來檔案是 2400萬像素 4000x6000
若要印刷成相冊,以300dpi來印,並且不裁切影像,來算算看可以印多大張:
4000/300=13.3inch=33.8cm
6000/300=20inch=50.8cm
大約A4再大60-70%
這樣好像不好想像,那要印成A4大小需要多少像素?算算看
A4: 21x29.7 cm
21/2.54=8.3inch x300dpi=2490
29.7/2.54=11.7inch x300dpi=3510
2490x3510=8739900=8.7百萬像素
也就是,手機拍照出來的照片是可以印出看起來不會馬賽克的A4照片,更別說一般家庭常用的4x6, 3x5的小照片也是綽綽有餘。但是,一張好看的照片還有很多其他要素,例如一樣高像素的手機跟單眼相機,兩者實體上的CMOS感光元件尺寸差很多,也就是每單位畫素的實體面積也是差很多,物理上的感光能力就會明顯差異。感光能力帶來的相關KPI也是一篇討論,再聊。
好了,小結一下:
dpi: 越高越好,若要預留以後印刷要用,就掃描就訂在最少300dpi,但跟下面的放大尺寸有關。
放大尺寸:135底片一般認為8x10inch是品質好的尺寸,再往上,銀粒子的顆粒感會會來越明顯,這個銀離子顆粒大小與放相相紙以上的流程相關:放大機鏡頭解析力,底片沖片時的條件,拍照時使用的鏡頭,軟片感度...等。(新鮮未使用叫軟片,拍照沖洗出來有影像的叫底片)
所以我自己預設放在電腦庫存的尺寸要8x10inch,這個尺寸又稱工作尺寸,在以前沒有數位影像時代,8x10的照片就是拿出來工作上討論用的尺寸,甚至是工作面試時作品集常用尺寸。
回到問題:
第一個問題:要掃描底片好,還是掃描手工放相的相片好? (相片=影像印在相紙上)
答:掃描底片好,但是掃描要高dpi,但影像尺寸要維持與原稿一樣。
再回到源頭的問題:
底片掃描進電腦,突然認真的想要研究掃瞄器該如何設定才恰當?
答:需求影像是 8x10inch with 300dpi,但要再掃瞄器上要先不做放大尺寸。
計算一下:
8x10inch with 300dpi x300dpi >>> 24mmx36mm with 2540dpi x 2116dpi
所以大家都會說底片掃描要用2400dpi
總結,我自己底片掃描的設定:
3200dpi, 100%
還有很重要:不要在掃描軟體作改變tone curve,最好就是線性輸出,底片上是怎樣,掃描就怎樣輸出,這個會有一篇來實際比較看看掃描結果。
========以下是網路上抓的=====================================
三、用軟體修飾相片
在把相片交到沖印店或直接利用印表機列印之前,
適當地利用軟體調整相片明暗、反差、對比度與色彩鮮艷度有助於提高相片的可觀黄性。 提供一個小技巧,即在Photoshop中利用"Levels (Ctrl L)把兩邊角修整至Histogram兩端,
相片的明暗反差與整體色調都會有明顯改善。
此外,你還可以選擇"Auto Levels"或”Auto Color"功能,也能對影像品質與色調調整有幫助。
四、給沖印店的清晰指示
一般情況下,數位錯射沖印店會用電腦自動調整相片亮度和CMYK四色調
>>>應該用RGB即可,要掛上色彩描述檔
用戶可從沖洗好的相片背後編碼了解沖印店是否為相片進行過校色,
若出現”NNNN”字樣,即表示沖印員覺得無須調整。
但一般而言,適當的校色有助於提供相片的觀賞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