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在視丘上課的所學吸收後, 加上個人腦中存在的了解,寫出心得。
攝影史大致分為的四個時代:
V1.0 攝影發展的最初與繪畫技術一樣都是為了服務有錢人。在以前繪畫技術的學習與精通皆有極高的門檻,顏料的取得更是不易,也是各名門畫家的不傳秘方。因為如此,只有有錢人才請得起畫家幫忙畫東西,也因此早期的繪畫作品很多是畫王公貴族有錢人的畫像,畫的背景也大多是雕樑畫棟的廳堂或花團錦簇的庭院,還有一大部分是歌頌宗教的故事。所以攝影的早期也大多是服務有錢人。攝影大幅縮短繪畫的時間,不過感光底片的化學原料配製,與曝光的控制,仍是一大技術門檻。
攝於視丘學院吳家寶老師的上課教材
V2.0 攝影有別於繪畫的最主要差別是:攝影忠實於現場,是現場眼睛所視之處的複製品。攝影機的小型化與軟片的大量製造,使得攝影家可以帶著攝影機趴趴走,忠實地記錄眼睛所見的奇山異水或社會現實。許多有名的社會記者或戰地記者因而成名甚至影響當權政府。
Tomoko Uemura in Her Bath (1971) by W. Eugene Smith
一個著名的例子(智子入浴),1960年代日本發生水俁症事件,起初肇事公司不肯承認與排放有毒汞廢水,造成地方漁產與居民汞中毒。W. Eugene Smith在當地拍攝一系列報導後,引起美國社會極大的輿論壓力迫使美國政府施壓日本政府介入調查。
V3.0 藝術性的表現,開始思考照片內容。
V4.0 用多張照片做成圖組,敘述一整段故事。照片的編排方式也不再單ㄧ方向,是多維的訊息與思考。媒材也不再只是自己拍的照片,甚至是網路google而來,當然這部分有可能會引起智財權的疑慮。
如下面的例子,沿著橫向看是ABC,縱向看是12 13 14,中間的字是B或13,是由周遭環境所決定,端看作品者想像傳遞怎樣的訊息給觀看者。
又再一個有趣的例子,美國著名的藝術家 Joseph Kosuth 在1945年 一個有名的作品:One and three chairs.
3合1體的椅子 (我自己瞎取的綽號)。 一張木頭做的實體椅子放中間,左邊是這張椅子的照片,右邊是網路上可以找到的椅子的文字定義。 所謂的椅子,可以是照片的,也可以是實體的,更可以是文字形式的。同一個椅子在每個人的腦中是以不同的樣子存在,都是這個椅子的局部面向,沒有辦法可以用一種方式表現出這個椅子整體,稱為:物體的整體不可觸摸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