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9.15 ~11.12
原 直久: 時間的遺產 於: 國立歷史博物館
不過有個有趣現象,這次展韓國的作品沒有彩色的照片,觀察黑白的照片,感覺照片的拍攝當下比較沒有花時間,與阿寶老師討論後,也的確如此。這個展覽我去看了五次,韓國區的作品也是我駐足時間最短的。不知道為何原老師比較不關愛韓國?
照片裡是否有人出現,通常是攝影者對於這張有投注情感的展現。 從這次展示的照片裡,在義大利的作品最容易出現含有人的照片(32%),可見原老師對於義大利的喜愛。
在義大利的作品裡的人們,大多都是有看鏡頭,而且拍攝距離較近。或許是義大利人好客的熱情,讓原老師在拍攝時,比較喜愛有人出現在影像裡。 法國對於原老師有尤金阿傑的牽絆,在法國的照片作品是最多的,但是法國人對於外國人較冷漠,所以帶有人的法國作品比重少得多 (16%) ,就算是有人出現,也是遠遠的。法國的甚至比中國(30%)與台灣(25%)還少。
上面這張在義大利拍的大合照(1981),大家開心地對著鏡頭拍照,加上陽光暖暖的,整個義大利地區的照片充滿人味。 細看這張照片大約可以分辨出應該是老中青三代,其中中年世代幾乎只有女性,推測應該是二戰時代,義大利男性很多死於戰場,只剩下老婆持續守護家族。
下面這張應該是整個展場裡出現: "人臉最正面" 與 "人影像最大"的法國作品,鏡頭與人的距離,較遠也較冷。
9/17 展覽開幕的第一個週日,我有幸在會場遇到原老師,當然先要像個小學生與老師合照留念。我有請教原老師在展場作品的這些國家之中,原老師最喜歡哪個? 老師指著巴黎的街道,這裏我最喜歡。
可見法國與義大利在原老師的攝影路上,各佔著不同重要的一席之地。
再來佩服的是每都個作品都 "1有" 跟 "1沒有":
1977/3/9 13:26 在法國拍攝的作品,沒有書寫作品名字。
這張是我喜歡的作品之一。我感受到的是溫馨的一家三口。同學則說屋子雖然拆掉了,但是屋子結構最重要的樑柱孔卻是拆不掉的,就像是最重要的記憶是不會輕易被遺忘的。
既然有拍攝時間,我就作個原老師活動力統計分析。
看得出來原老師相當勤奮地創作,在白天日光時間都會有作品,並不會固定早上或下午。即使中午需要吃飯休息,原老師仍有一定數量的創作。在義大利,中午時間的創作量相對是少的,大概是義大利麵與暖暖的地中海陽光讓原老師想多休息一下吧。 :)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展出的夜景幾乎都在威尼斯,看樣子威尼斯夜晚的美麗,比起巴黎更吸引原老師出動大相機呢。:)
這次展出的日本的作品拍攝時間都集中在早上 。蜃氣樓系列作品是原老師年輕時第一次個展作品(1976),可能原老師年輕的時候,早上選擇離家較近的千葉縣海濱拍照,下午要趕回暗房沖洗或者還要趕回學校處理教學的事情,所以拍攝工作都集中在早上。
這次展覽名稱:時間的遺產,深切理解尤金阿傑對於原直久的影響。 阿傑身處巴黎市區正在拆除舊建築,除舊佈新的時期,阿傑記錄他的年代身處的巴黎樣貌,所以阿傑的照片很多都是街景與建築物,因為要減少行人入鏡干擾建築物的紀錄,阿傑都是一大早就出門拍照,下午就回家洗照片。
原直久到了巴黎,也紀錄了很多斑駁的牆,沒有葉子的枯樹,或者是老人,藉此記錄時間留下的痕跡。
到了西班牙也是
(下圖是原直久的照片)
坐後放上一張阿寶老師喜歡的,而我卻還沒感受的照片。希望我可以盡快感受到它的好。
後記:
#. 大展間的大型彩色作品是放在玻璃櫥窗裡,嚴重的反光超干擾的,不喜歡。
#. 這次展覽作品集,印刷品質粗劣,嚴重色偏,連我這種木頭眼都看得出來。 聽說原老師對此事非常不高興。本來想要買一本在家好好紀念,還是算了。
#. 此次真切體驗到,到展覽現場看到的真品的質感和所要呈現的影像,絕非網路電子檔或者印刷品可以比得上的。有好的展覽,一定要現場去看!
#. 五次看展下來,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走馬看花的邊走邊看,心中著實感慨。
#. 門票才30元,還可以看整間全部的展覽,實在太幸福了。
#. 9/17, 大約看到五點,原老師帶著翻譯主動向我走過來,他發現我看很久了,想跟我聊聊。哈,實在太驚訝了。我像小學生般的跟老師分享我的想法,能當著原直久的面,說出自己對他的作品的想法,這個實在太屌了!我也主動請教他兩個問題:
原 直久: 時間的遺產 於: 國立歷史博物館
枯死的魚頭骨在沙地上,其頭骨影子與頭骨本身群化成完整的魚頭,後面拉出一條陰影像身體,彷彿可以看到這條魚在海裡悠游自在,沙灘的波紋就像海裡,果然是海市蜃樓呀。
(日文: 蜃氣樓)
辨認,整理,聯想。再辨認,再整理,再聯想。
大腦得到滿足!
或許這就是看展覽的迷人之處吧。
這次的展覽是自己第一次在攝影展中能有所感受,這對我來說太神奇了! 前前後後總共看了五次,每次都是從早看到關門,讓自己盡量拉長在大師作品前的曝曬時間。 在視丘學習攝影也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都只能眼巴巴看著日間部學生跟團與老師在東京看展,可以在大師的作品前品頭論足一番,實在太犯規了。這次享譽國際的原直久老師來台展覽,豈能放過這大好機會。
接著就是利用在職場所學的生存技能: 針對新的開發專案,在一開始就要鋪陳好攻略方針!
首先 ,自己要按照在視丘學的技法逐一在大師作品前自我演練:
影像的三層含義:
1. 眼前事物狀態 (辨認)
2. 視覺元素 (整理)
3. 語意 (聯想)
再來,策動同學一起來看展,同學之間互相分享想法,有講出來的想法才會在自己的腦袋中發芽長大。
最後,一定要請到阿寶老師現場開講!
同學齊聚展場大展身手,大夥都暢所欲言,就像在教室裡說出喜歡哪張不喜歡哪張。 能聽到同學的想法分享,真的又可以幫助自己想的更多,比自己獨自冥想好多了。
這次展覽分成三個展間,中央大展間主要是大型彩色的歐洲作品,兩旁展間較小,一間全都是黑白照片 (蜃氣樓系列部分作品與歐洲街道建築城市風景),另一件為比較近代的的亞洲作品(台灣, 中國與韓國)。
展出的照片共有162張,其中歐洲地區:法國,義大利,西班牙三國,就超過總張數的一半以上,共87張 (54%)。
原老師小時候就跟著父親到歐洲遊玩畫畫,兒時的記憶對於歐洲就不陌生。原老師深受法國攝影大師: 尤金阿傑(Eugène Atget, 1857~1927)的影響,也選擇8x10大型相機進行攝影創作。 1972年,原直久進入母校日本大學藝術部擔任助教,後來有日本文化部以及日本大學的專案而派駐在歐洲進行研修與研究。種種因緣際會下,造就原老師對於歐洲的喜愛,這次展覽由他自己親自擔任策展人,自然歐洲的作品展出數量佔大多數。
從色彩分類來看,這次展出黑白作品佔約2/3 (63%),各國家來看也都是黑白照片來展現較多,除了中國的彩色照片較多一些。個人推想,亞洲的作品都集中在2000年之後,彩色影像廣為風行,間接使得原老師也是想多用一些彩色照片來創作。這個情形在台灣的作品來看,彩色與黑白也大約一半一半,可見後期原老師的作品裡彩色照片份量應該是不輕。不過有個有趣現象,這次展韓國的作品沒有彩色的照片,觀察黑白的照片,感覺照片的拍攝當下比較沒有花時間,與阿寶老師討論後,也的確如此。這個展覽我去看了五次,韓國區的作品也是我駐足時間最短的。不知道為何原老師比較不關愛韓國?
照片裡是否有人出現,通常是攝影者對於這張有投注情感的展現。 從這次展示的照片裡,在義大利的作品最容易出現含有人的照片(32%),可見原老師對於義大利的喜愛。
在義大利的作品裡的人們,大多都是有看鏡頭,而且拍攝距離較近。或許是義大利人好客的熱情,讓原老師在拍攝時,比較喜愛有人出現在影像裡。 法國對於原老師有尤金阿傑的牽絆,在法國的照片作品是最多的,但是法國人對於外國人較冷漠,所以帶有人的法國作品比重少得多 (16%) ,就算是有人出現,也是遠遠的。法國的甚至比中國(30%)與台灣(25%)還少。
上面這張在義大利拍的大合照(1981),大家開心地對著鏡頭拍照,加上陽光暖暖的,整個義大利地區的照片充滿人味。 細看這張照片大約可以分辨出應該是老中青三代,其中中年世代幾乎只有女性,推測應該是二戰時代,義大利男性很多死於戰場,只剩下老婆持續守護家族。
下面這張應該是整個展場裡出現: "人臉最正面" 與 "人影像最大"的法國作品,鏡頭與人的距離,較遠也較冷。
9/17 展覽開幕的第一個週日,我有幸在會場遇到原老師,當然先要像個小學生與老師合照留念。我有請教原老師在展場作品的這些國家之中,原老師最喜歡哪個? 老師指著巴黎的街道,這裏我最喜歡。
可見法國與義大利在原老師的攝影路上,各佔著不同重要的一席之地。
再來佩服的是每都個作品都 "1有" 跟 "1沒有":
- 1有: 幾乎每張作品都有標示拍攝時間,不僅日期,還細到幾點幾分,太驚人了。
- 1沒有 : 每張作品都不寫名字。我覺得是好的,通常看到作者給作品名字時,就幾乎等於告訴觀者想要表達的想法,這也限縮觀者的想像。
1977/3/9 13:26 在法國拍攝的作品,沒有書寫作品名字。
這張是我喜歡的作品之一。我感受到的是溫馨的一家三口。同學則說屋子雖然拆掉了,但是屋子結構最重要的樑柱孔卻是拆不掉的,就像是最重要的記憶是不會輕易被遺忘的。
既然有拍攝時間,我就作個原老師活動力統計分析。
看得出來原老師相當勤奮地創作,在白天日光時間都會有作品,並不會固定早上或下午。即使中午需要吃飯休息,原老師仍有一定數量的創作。在義大利,中午時間的創作量相對是少的,大概是義大利麵與暖暖的地中海陽光讓原老師想多休息一下吧。 :)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展出的夜景幾乎都在威尼斯,看樣子威尼斯夜晚的美麗,比起巴黎更吸引原老師出動大相機呢。:)
這次展出的日本的作品拍攝時間都集中在早上 。蜃氣樓系列作品是原老師年輕時第一次個展作品(1976),可能原老師年輕的時候,早上選擇離家較近的千葉縣海濱拍照,下午要趕回暗房沖洗或者還要趕回學校處理教學的事情,所以拍攝工作都集中在早上。
這次展覽名稱:時間的遺產,深切理解尤金阿傑對於原直久的影響。 阿傑身處巴黎市區正在拆除舊建築,除舊佈新的時期,阿傑記錄他的年代身處的巴黎樣貌,所以阿傑的照片很多都是街景與建築物,因為要減少行人入鏡干擾建築物的紀錄,阿傑都是一大早就出門拍照,下午就回家洗照片。
原直久到了巴黎,也紀錄了很多斑駁的牆,沒有葉子的枯樹,或者是老人,藉此記錄時間留下的痕跡。
下圖左邊是阿傑拍的,右邊則是原直久拍的。 左右兩邊對稱近大遠小,是阿傑慣用的空間感表現技巧之一。
正面平面無形變,以及街角在畫面1/3甚至更多,用側邊牆的近大遠小來表達空間感,這些都是阿傑常用的拍攝技巧。(下圖是原直久的照片)
坐後放上一張阿寶老師喜歡的,而我卻還沒感受的照片。希望我可以盡快感受到它的好。
後記:
#. 大展間的大型彩色作品是放在玻璃櫥窗裡,嚴重的反光超干擾的,不喜歡。
#. 這次展覽作品集,印刷品質粗劣,嚴重色偏,連我這種木頭眼都看得出來。 聽說原老師對此事非常不高興。本來想要買一本在家好好紀念,還是算了。
#. 此次真切體驗到,到展覽現場看到的真品的質感和所要呈現的影像,絕非網路電子檔或者印刷品可以比得上的。有好的展覽,一定要現場去看!
#. 五次看展下來,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走馬看花的邊走邊看,心中著實感慨。
#. 門票才30元,還可以看整間全部的展覽,實在太幸福了。
#. 9/17, 大約看到五點,原老師帶著翻譯主動向我走過來,他發現我看很久了,想跟我聊聊。哈,實在太驚訝了。我像小學生般的跟老師分享我的想法,能當著原直久的面,說出自己對他的作品的想法,這個實在太屌了!我也主動請教他兩個問題:
1. 為何有些場景,同時存在著黑白與彩色,老師同時拍兩張的想法?
答:並無固定的想法,老 師只要覺得這個景,可以兩個都好,就會同時拍黑白跟彩色,有時也會只有拍黑白。
2. 這次的展出,包含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台灣與中國,老師最喜歡哪裡?
答:巴黎
哇,很用心的觀展言 !
回覆刪除初次看展經驗. 謝謝鼓勵.
刪除